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从“抢盐防辐射”到“各地将发生地震”,近年来,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前不久,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国家调整年终奖个税征计方法的信息,最终也被证实是一条谣言。有人感叹,谣言如今已无孔不入,造谣都造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头上。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71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3.2%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社会谣言很多,其中34.4%的人表示“非常多”。

受访者认为谣言最常见的传播渠道是“网络”(85.8%),其他依次是“生活中的口口相传”(58.6%)、“手机短信”(53.6%)、“电视”(30.2%)、“报刊”(24.3%)等。受访者中,“80后”占45.6%,“70后”占35.1%。

谣言泛滥,73.1%的人归因于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玩了一段时间微博,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郑海(化名)发现,微博上的谣言非常多,有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还会配上几张挪用或造假的照片,一般人很难区分真假,让人防不胜防。

郑海坦言,他自己就转发过一些编造得非常“完美”的谣言。他说,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由于非常想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常规渠道中的信息又比较少,他就会守在微博上,等着网友公布事件的最新消息。等待信息时心情迫切,加上网上信息往往数量多、更新快,其间,就不免会受到一些谣言的误导。“网上也有专门的辟谣帖, 但几乎所有辟谣帖的转发、跟帖数量都远远小于谣言帖,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谣言更具吸引力。”

民意中国网网友王女士也是谣言的受害者之一。她告诉,年初发生“抢盐风波”时,她一听到消息,就马上给亲友打电话让他们买盐。“老百姓很多时候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当缺乏权威信息源,谣言又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当然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调查中,17.9%的受访者承认传播或转发过谣言。56.2%的人表示,在事实真伪还不明确的时候,不会转发消息给朋友,但也有17.0%的人表示会转发,18.9%的人表示不好说。

为什么谣言能广泛传播?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致使信息不透明”(73.1%),排在第二位的是“从众心理所致”(58.6%),排在第三位的是“大多数人对谣言缺乏判断能力”(58.3%)。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媒体传播不负责任”(56.0%),“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50.1%),“有些谣言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愿意相信并传播”(49.5%),“一些人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不具备常识判断能力”(47.8%)等。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是微博上民间网络辟谣组织,“辟谣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他指出,网上谣言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造谣者各怀鬼胎,想要浑水摸鱼;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让网民产生了较差的心理感受,使他们更倾向于去相信谣言,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一般来说,谣言往往被看作是虚假信息,但它也是公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形成共识的重要方式。谣言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真相的模糊性,也就是说,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谣言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演变成了新型的网络传播模式。”胡泳说,网络的匿名性,使谣言来源不确定的特点被进一步加强。此外,当人们从网络或手机短信得知谣言,他们往往会将消息告诉亲友,使谣言在人际网络中以传统方式继续传播,这样一来,谣言的传播方式就更为多样,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

要杜绝谣言,网民在转帖评论时就要有警惕心理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现在传播得最广的谣言基本都是与收入差距、官员腐败、官民冲突等话题有关。谣言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部分公众的心理预期。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谣言,而是他们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相信谣言。

胡泳说,由于当下很多政府部门都实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 所以一有事故发生,部门第一反应通常是封锁消息,争取消除影响的时间,但这样往往会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它们对包括谣言在内的信息都采取压制态度;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封锁消息,谣言才有了滋生的土壤。对于谣言,如果完全采取封锁和压制的方法,只能是越封锁,谣言越多。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制止谣言?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措施是“谣言止于公开透明,权威部门应及时发布准确信息”(81.6%)。65.9%的人认为“谣言止于智者,人们应该提升判断力,学会甄别”,53.7%的人表示“对于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应该坚决打击”。

吴丹红认为,要杜绝谣言,首先,网民在转帖、评论时要有警惕心理,冷静判断帖子内容的可信度后再发表意见、进行传播;其次,有关部门也应实时发布事故的全面、真实信息,以充分的证据和细致的说明来回应质疑,让谣言止于公开透明。

胡泳指出,只要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消除,老百姓对谣言的热衷程度就难以降低,所以,制止谣言的关键在于填平老百姓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鸿沟。

“政府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一定会掩盖真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在未来如何重建有关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胡泳说。(向楠)


上一篇: CIO的未来十年
下一篇:新闻发言人:难言之隐

14条评论

  1. In my opinion you are not right. Let’s discuss it. Write to me in PM, we will talk.

    P.S. Please review our icons for Windows and windows13icons.

  2. I consider, that you are mistaken. Let’s discuss. Write to me in PM.

    P.S. Please review Accounting Toolbar Icons from Ikont

发表评论